近日,在位于潍坊市寒亭区的恒联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内,成捆的透明薄膜正在打包、装车,发往全国各地。目前,企业生产线4班倒,满负荷生产,产品供不应求。
随着“双碳”减排和绿色制造行动的深入展开,在一系列“禁塑令”下,传统化石基塑料薄膜市场收紧,而这里却订单火爆,原因何在?在采访中,山东恒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恒联新材料”)总经理贾锋伟给记者做了个小实验,答案揭晓。
一张透亮的薄膜,揉搓时可发出沙沙声响,并无特殊之处,但是拿火点燃后,神奇的一幕就出现了:薄膜像纸一样燃烧,火焰和烟的颜色,甚至空气中弥漫的气味,都和纸燃烧一样,烧尽后只剩一层灰烬,极轻,一触就散。
原来,这些薄膜所用原料和纸张的原料相仿,“它也叫玻璃纸,学名是再生纤维素膜,以树木、秸秆等植物生物质中所蕴含的天然纤维素为原料,可在土壤、海洋等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,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。”贾锋伟说,目前,国内仅有三家公司在做这种产品,属于非粮生物基全降解材料。
历经30多年发展,恒联新材料在细分赛道跑出加速度。产品早先用于香烟、烟花、蜡烛等特殊制品包装领域,如今已广泛应用于食品、药品、果蔬、鲜花、化妆品、电子产品、固体饮料、快递物流、高档纺织品等产品包装领域,以及食安封签、电池隔膜、工业脱模等领域。贾锋伟拿出一卷半扎宽的胶带,它具有极好的韧性,却如同纸一样好撕,这种以纤维素膜为基材做的胶带,已被中国邮政广泛用于快递包装中。
“利好的政策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加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,公司产品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。”贾锋伟说,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,年产能居全国首位,出口比例占60%以上。
当下,我国正力推生物基产业转型升级,非粮生物基材料成为新一轮产业焦点。今年以来,工信部等多部门接连发文,强调发展非粮生物基材料。今年1月,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《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;8月,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《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》,提及支持开展非粮生物质生产生物基材料产业化示范。
基于对行业前瞻性预判,这次恒联新材料又站在了减碳、环保、可持续“风口”。“这是一个增量的市场,下游有足够的客户群体。”贾锋伟的自信源于一组数据:近半年来,企业新增客户近20家,其中一半都是自己找上门的。就在记者采访时,一家世界500强的日本客商,正在上门洽谈。
站在“风口”上,企业对绿色环保型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。然而,纤维素膜传统生产工艺为化学法,仅化学辅料和污染治理,就占成本30%。如何让绿色“新”上加“新”,跑赢竞争者?恒联新材料10年投入3亿元革新工艺,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合作,引进专家人才,于2020年建成并投产全球首条新一代绿色化生产线,实现绿色纤维素膜清洁生产工艺产业化。今年4月,该新工艺通过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产业化成果鉴定,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
“新工艺是物理法工艺,开创了‘原料可再生、工艺无污染、产品可降解’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制造模式,颠覆与变革传统生产制造方式。”贾锋伟说。产业园区内,有传统工艺产线6条,新工艺产线1条,二者厂房紧挨,动能对比一目了然。
机器隆隆,成捆的木浆板从进料口投入后,在上百台设备的运转下,经过碱化、老化、溶解等多个环节,30多个小时后,变成原料——粘胶。这是记者在传统工艺厂房看到的场景,单单原料制备环节,就有4个班次60多人,他们被称为生产一部。走出厂房,一个约六层楼高的庞然大物映入眼前,这是废气综合治理设备,用于处理使用化学原料所产生的废气。
然而在新工艺厂房内,上百台设备、生产一部、废气治理设备,这些统统不见了。只见木浆板从进料口投入,经过一套溶解设备后,仅1小时,原料就产出来了,设备旁少见操作者。之后再经过成型工序,变成一张薄薄的可完全降解的纤维素膜。“设备占地面积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,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缩短60%,产能提高20%,成本降低30%以上。”贾锋伟说。
文章源于大众报业·大众日报(大众日报记者 张蓓 见习记者 朱慧群 陈景郁 报道 ),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